第642章 于禁(1/2)
于禁出生于泰山郡钜平县,汉灵帝光和七年,发生黄巾军起义,同乡鲍信来招募徒众,于禁加入了他的队伍。
当初京师重臣董卓祸乱,鲍信劝袁绍攻打他而不得,于是带着于禁等将士返回家乡,招募二万徒众准备征讨董卓。
汉献帝初平三年,鲍信去东郡迎接曹操请他任兖州牧,于禁带着部下一起投靠曹操,被封为军官归属在将军王朗的旗下。
“王朗对于禁很欣赏,就举荐他去担任大将军。”
“曹操召见于禁同他交谈后,拜他为军司马。”
“之后于禁被派遣率军去往徐州,攻打广戚,他攻下了城池,被封为陷阵都尉。”
“汉献帝兴平元年,于禁跟随曹操去濮阳征讨吕布,他率军攻破了吕布在城南的两座营地,又在须昌打败了吕布手下将领高雅。”
“后于禁再跟随曹操攻打寿张、定陶、离狐,在雍丘围困了张超,四座城池都被顺利攻下。”
“汉献帝建安元年二月,曹操派兵征讨黄巾军刘辟、黄邵等人,于禁跟随他驻扎在版粱。”
“黄邵带兵趁夜偷袭曹军营地,于禁率领麾下士兵打败了敌人,斩杀了黄邵等人,其余黄巾军全部投降。”
“之后于禁升任平虏校尉,跟随曹操在苦县包围了袁术部下桥蕤,斩获桥蕤等四名敌将。”
“汉献帝建安二年正月,于禁跟随曹操到达宛城,宛城首领张绣先是投降,后又反叛。”
“曹操与张绣交战失利,退回到舞阴县。”
“当时军队混乱,士兵各自寻找曹操,惟独于禁约束住他所带领的数百名将士,且战且退,即使有负伤战死的也不让士兵散开。”
“等敌人的追击减缓,于禁便整行部队,鸣鼓返回。”
“还没到曹操所在营地,于禁在路上遇见了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他询问得知对方是被青州兵士所劫持。”
“当初黄巾军投降后,就自称青州军,曹操对待他们很宽仁,因此他们敢趁机抢劫。”
“于禁听后大怒,他认为青州兵也是曹操属下,不可为贼,于是领兵讨伐他们。”
“青州兵不敌,逃到曹操那里告状,而于禁回营后,先去建立防御壁垒,并没有立刻拜见曹操为自己解释。”
“有人告诉他青州兵投诉了他,请他快去和曹操分辩。”
“于禁却表示先防备敌人更重要,曹操是明智之人不会相信诬告。”
“等到他把壕沟营垒都安排就绪,才去拜见曹操,禀告了事情的结果。”
“曹操为此大悦,表示淯水之难自己当时都着急,于禁却在士兵混乱的时候能够整肃自己的军队,”
“又追讨抢劫的暴行,还建立坚固的防御壁垒,古代的名将也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了。”
“于是统计于禁立下的功劳,封他为益寿亭侯。”
“一年后,于禁跟随曹操在穰县攻打张绣,在下邳活捉了吕布。”
“于禁又和曹军将领史涣、曹仁等人在射犬攻打张杨旧部眭固,攻破城池斩杀了眭固。”
“汉献帝建安五年正月,曹操开始征讨袁绍,袁绍手握重兵,于禁自愿作为先遣军。”
“曹操夸赞了他,并派给他两千精兵,让于禁率军驻守延津城来抗御袁绍。”
“曹操率军返回官渡后,刘备在徐州掀起叛乱,曹操便东征刘备。”
“此时袁绍的军队去攻打于禁,于禁坚守城池,未被袁绍攻下。”
“之后于禁和曹军将领乐进率领五千精兵,去攻打袁绍其他的营地,从延津西南沿黄河抵达汲、获嘉二县,火烧敌人聚众驻扎的三十多个营地,杀死和俘虏敌人各几千,受降了袁绍的部将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
李白:曹操又派于禁率军屯据在原武城,攻打袁绍的另一处营地杜氏津,于禁顺利攻下,升迁裨将军,跟随曹操返回官渡。
尔后,曹操和袁绍各自把营帐连接起来,筑起土山对峙。
袁绍的部队向曹军射箭,曹军士兵死伤很多,士兵都很害怕。
于禁监督守御土山,奋力作战,激励士气。后来官渡之战袁绍兵败,于禁升任偏将军。
汉献帝建安七年,刘表派遣刘备北侵到了叶县,曹操命于禁和曹军将领夏侯惇等人驻扎在博望抵御敌人。
双方对峙许久,刘备设下埋伏,火烧营地撤走,夏侯惇等人要去追击。
裨将军巨鹿李典劝阻他敌人无故撤退,恐怕会有埋伏,路上草木幽深,不可去追。
夏侯惇不听李典的意见,和于禁一起去追击敌人,让李典留守。
之后于禁他们果然中了埋伏,大败,李典前去救援,刘备见李典来了才退走。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东海郡守昌豨又反叛,于禁被派遣去征讨他。
于禁用急兵攻打昌豨,未能攻下,曹操又派遣大将夏侯渊和于禁合力攻打,攻下了昌豨十余座营地,因为昌豨同于禁是旧友,所以找到于禁投降。
其他将领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应当送去让曹操处置,而于禁表示,曹操一贯的命令就是被围之后才投降的不可赦免,昌豨虽然是自己的旧友,不能为他违反法令。
于是亲自去和昌豨诀别,流着泪斩杀了他。当时曹操驻扎在淳于县,听闻后感叹道:
后来于禁更得曹操看重。东海被平定以后,他官拜虎威将军。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庐江人陈兰、梅成反叛,于禁和大将臧霸等前去讨伐梅成;
大将张辽、张郃等人讨伐陈兰。于禁率兵抵达后,梅成带领三千余属下假装投降,等于禁离开后又掀起叛乱,他的部下都去投奔了陈兰,转入灊山。
灊山中有一座天柱山,山脉高峻有二十多里,山道狭窄危险,仅容一人通过,陈兰等人就在上面驻扎营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