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 大盗(2/2)
这其中是什么原理。
徐年隐约有点感悟,只是还不太明了,似乎缺了点什么
但越是去琢磨,反而越是模糊。
如雾里看花。
“……这司马彦说的大致没错,小徐子,抽出本源的法子统子哥现在不教你,但这是必须得二品境才弄得懂,你现在也别细想了,想多了只是白白烧死脑细胞,等二品境后再说就是了。”
徐年从善如流,不浪费这个脑细胞了。
不过这技法虽然没琢磨明白,但统子哥刚刚做的事情他却看明白了。
这是用司马彦自己的本源立下了一个与忠诚有关的规矩。
随着司马彦献出指尖精血。
这仅仅作用于司马彦和徐年彼此间的规矩也就在司马彦的认可下成立了。
司马彦效忠徐年。
至于为什么不是司马家效忠徐年,徐年隐约有所感觉,这涉及到规矩的约束力问题了,当这规矩的范围越大影响越广,每个人所要承受的规矩重量自然就会有所分摊。
所以要想避免被钻空子,只局限在司马彦这一个人身上,就是最妥当的选择。
反正司马家除了司马彦之外,其他人也都不足为惧,只有司马彦掌握着徐年现在还没法企及的道途本源之力,是值得忌惮一下的,不过统子哥的代打,也已经近乎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约束司马彦的规矩,来自司马彦自己的道途本源。
即便之后司马彦恢复全盛再临二品境,甚至是重塑了道途再有精进,但是效忠徐年的规矩本来是来自他的道途本源,这规矩的重量也会随着他的变强而一并变重。
司马彦恢复的越多,变得越强,约束他的规矩也就越重,越得保持对徐年的忠心。
不过这也不是说就万无一失了。
如果司马彦狠下心。
自废道途。
确实就可破了这一规矩。
但是现在的司马彦,宁愿臣服都要保住道途本源,他可能会自废道途吗?
即便考虑到人心善变。
徐年也不觉得自己会止步于三品境。
等到司马彦什么时候有了自废道途破而后立的胆魄时,那时候的徐年便是没有司马彦自己的道途规矩作为约束,大概也已经能够压制住这位司马家的老祖宗不敢有异心了。
入侵司马家秘境的强敌,摇身一变成了司马家的效忠对象。
当这一事实被司马家的族人们意识到了之后,他们难免都有些无法接受。
不过好在这也只是一时的困难而已。
看看身边这残留着神通余韵的青山绿水,回想起过去三日里白衣镇国公是怎么以一己之力压着老祖宗打,打到老祖宗把司马家用来恢复灵力的珍宝都掏空了,这困难便一下子没那么难了。
“……这是万年树龄的紫岩山茶,一年只能制成一两,请大人们品尝。”
司马彦吩咐族人们修整族地后,便在私塾里尚还完好的一处房间里招待徐年他们,拿出了先前招待那些个大焱世家家主的时候都没拿出来的名贵茶叶,亲手泡茶。
锦树高家的高黎也跟着蹭到了万年紫岩山茶。
喝了一口。
唇齿留香,回味绵长。
确实是天底下不可多得的好茶了。
高黎原本还有点羞耻心,前脚投了司马家后脚又发誓给大焱效忠,他脸皮再厚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不过现在看到连败给过儒家的卧虎先生也得在徐年他们面前端茶倒水,这心里面的点点郁气一下子就散开了。
身心都轻盈了。
徐年喝了一口茶,然后说道:“你这一年一两,这么多年也攒了不少吧?给我拿个几十斤带走。”
张伯爱喝茶。
把这万年树龄的紫岩山茶带给张伯尝尝。
司马彦嘴角抽搐了一下。
司马家避世是避的久,但这一年一斤他自己偶尔也喝上一次,逢年过节也拿出来一下,哪里攒下来太多呢?
如今一共也就十几斤。
“这……徐大人,十斤可好?这万年紫岩山茶,现在一共也就剩下了十来斤而已。”
“这么少?那就十斤吧。”
“谢徐大人体谅。”
自己的规矩压在自己身上,司马彦显得分外恭顺,不过在底线之上,徐年也挺好说话,没有不饶人。
喝过了茶,之前的惨烈氛围也淡了许多。
徐年四处打量了这间私塾,也就是李大先生留在了千松城以防不测,不然在这私塾里喝着司马彦亲手泡的茶,估计是要回味当初在此读书时的三年岁月了。
司晓楠也在四下张望。
不过和徐年单纯看看不同,在司晓楠的眼里这私塾里任意一幅画乃至于一张桌子,都可谓是价值不菲了,她看着都有点眼热手痒。
朱公公和冯延年则趁此机会,更直接地了解着司马家的底蕴。
也是在提前估摸着之后要让司马家如何为大焱所用,才能让这个隐世世家最大程度发挥出底蕴。
半杯茶下肚。
徐年问出了他的好奇事:“之前听司马先生的一些言论,似乎和儒家圣人有些恩怨?能仔细说说,是何恩怨吗?”
司马彦如实答道:“我和儒家圣人最大的冲突,其实就是来自于道途之争。”
徐年上一次听说的道途之争。
是在道祖和混沌神之间。
是因为两种道途的分歧,道祖杀死了混沌神。
但是司马彦还活着。
大概是因为儒家圣人的道途和司马彦的道途,还没分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可是司马彦之前说还说过。
儒家圣人是大盗。
窃了他的果,否了他的大道,成就了自己。
这又是作何解释?
当徐年问出此事,司马彦的脸色便有些不太好看了,他说道:“徐大人还没有涉及到道途本源,所以有所不知,我这些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打个比方。”
“这就好像是在无人涉足的险地中修一条道路。”
“我已经修了大半了。”
“儒家圣人追过来,他告诉我这条路不通,前面有大危险,把我劝了回去。”
“结果呢。”
“他自己在这条路上走了下去,还取名为儒道,没有了我的位置。”
“徐先生,你说他这是不是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