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 第241章 年4月14日 罗湖

第241章 年4月14日 罗湖(2/2)

目录

杨志鹏立即说:“让你谈意见,不是让你表态。”

田之雄不得已答:“是,站长。那我就谈谈我的想法。刚才听程主任传达了陆工会及海指会专题会议的指示,这次任务我们香港站和陆工会港澳办责无旁贷,我个人又在两边都有职务,压力更大。但这批人初来乍到,下一步举措尚不明确,如果非要表示看法,我的意见就一条:请示上级给予明确的处理方案,或者,由总部派出特派小组指导工作。”

程民康饶有深意地侧过脸看了一眼田之雄。

杨志鹏对田之雄的说辞有些不满意,板着脸道:“这批人偏偏在这个期间来港申请所谓探亲,其图谋绝不简单。我看哪,这件事情非同小可,隐藏着多重目的,我们切勿被其表面理由所迷惑,必须提高警觉,有所作为,挫败其图谋。”

程民康高声赞道:“杨站长看问题一针见血,鞭辟入里。我看不如这样,按照杨站长的布置,严密监视这批人的举动和言行,随时将动向上报总部,反正他们在香港还会待一段时间,我们不急着采取行动。罗组长的意见也有一定道理,事关重大,擅自行动有可能引发反效果。我和杨站长商议一下,向总部请示具体处置意见。

杨志鹏想了想,点点头:“好吧,我们先静观其变,等待上峰指示。”

会议结束,众人起身,程民康叫住了田之雄:“清泉啊,你留一下。”走到门口的杨志鹏也回过头命令道:“罗组长,明天上午你回来一趟,站里开个会。”

“是!”

等众人走了,程民康打开窗户,扇了扇屋里的烟,又随手丢了一支给田之雄:“清泉啊,你素来以情报分析专家着称,可我看你今天的发言很不正常呐。”

田之雄点着烟,笑了笑:“组座明鉴,我有些话在会上不敢说。”

“哦,说来听听。”程民康饶有兴趣地道。

“组座,这是个两头不讨好的差事啊。这个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的这十个人中,除了周养浩和段克文两位是军统局的老前辈外,其余都是前军事将领,他们是在战斗中被俘的,没有投降和叛变行为,还被关押了二十多年,是最后一批被释放的,可见其忠心可鉴,更何况他们的妻子、儿女甚至老母都在岛内。他们提出与亲人团聚,于情于理都不好拒绝,而且国际上也没有对特赦人员拒绝接受的先例;但同时,如果答应他们的请求,又势必让当局陷于被动,并且恐难避免国际舆论谴责或者说三道四,说我们冷酷无情。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程民康接上腔:“还有,他们中的几个曾被宣传为已经在战斗中英勇就义,在忠烈祠里被奉为烈士了,如果放任他们回去,势必引起轰动。另外,岛内还有几十万外省老兵,他们本来就思乡心切,见此情形难免不会提出探亲要求,产生异动,到时候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

田之雄喝了口残茶,接着说:“还有第二方面,更关键,现在正值治丧敏感时期,处置得不好,恐怕不好向总部交代呀!。”

程民康点点头:“你说这些我都有考虑,可任务肯定还是会落在我跟杨站长头上的呀。”

田之雄接着话茬:“所以,我在会上不好表态。其实专题会议明确提出,一律查禁封杀相关报道的态度,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那你的意思?”

“香港站行动能力强,执行动作快,人手也充足,他们不是已经开始监视了吗?我们配合就好,反正上级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不说,就不办。”

程民康眼睛一亮:“有道理!”

“还有,人家纯属民间探亲之旅,又不是代表官方,这可不是我们的职权范围,不是还有入境处和救济总会吗?在上峰没有明确指示意见的情况下,我们贸然冲在前头,捅了篓子,只能自己背锅,这个责任咱们没必要背。”

程民康狡黠地道:“你这么好的主意怎么不向杨站长提出来呢?”

田之雄尴尬笑笑:“这不是跟杨站长多少有点芥蒂嘛,我好心提出来,没准儿人家站长会往另一个方向想,以为我推卸责任呢。”

程民康哈哈大笑。

“反正,在此敏感时期,事关重大,谨慎为上。我们就在一旁认真观察,将了解的情况向上报告就行,具体怎么处置由上峰拿意见。香港站那边敢想敢干,就让他们办呗。”田之雄边说,边心里却盘算着:组织上没有交给我这个任务,不能擅自行动。但身居此位,对于事态的发展和内幕情况,有责任向组织报告。目前态势不明,最好的策略就是能拖就拖,静观事态发展了。

程民康深以为然,感叹一句:“清泉老弟呀,感谢你跟我交心啊,这港澳办事处这么多人,你是唯一敢跟我吐露真言的,难得啊。”

田之雄顺口捧了一句:“组座对我有知遇之恩嘛,我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程民康有些感动,又道:“既然你老弟把话都说到这儿了,那我也向你透露一个机密:从士林官邸传来的消息,情报局叶局长已经向上面提出退役申请了!”

“啊?!”

“当然,过段时间,退役申请获批公告后,也就不算什么机密了。”

果然,几个月后,63岁的叶翔退役申请获得批准。

叶翔,这个1940年进入军统,曾经主持、策划、实施过许多重要破坏、暗杀、袭扰、颠覆行动,后来又执掌“情报局”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情报工作干将,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他的退役,标志着情报局辉煌时代的落幕,标志着那个从复兴社、到军统、到保密局、再到情报局,一脉相承的特务机构日趋衰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