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贵客来访(1/2)
次日清晨,持续多日的阴雨天气终是消失不见,炽热的烈阳高悬于穹顶之上,蒸发了南京街道上残余的水渍,使得空气中有了一丝闷热感。
越过人头攒动的坊市,位于城池南侧的大功坊附近,乔装打扮过后的燕王朱棣正领着几名心腹亲兵,宛若巡街的五城兵马司兵丁,旁若无人的打量着道路两侧的府邸。
因为国朝建立至今不过二十余年,许多制度尚未完善的缘故,这些位于大功坊的府邸好似争奇斗艳一般,各家各户的装修陈设风格迥异,就连门前所摆放的石狮都不尽相同。
不过唯一的相同点,便是这些府邸门前大多有身材魁梧的家丁护院,一边清扫着门前的尘土,一边不动声色的打量着街道上的\"不速之客\"。
若非燕王朱棣身材魁梧,气质不同寻常,其身后的亲兵们也是虎背熊腰,眼神凛冽,一瞧便是行伍中人,只怕早就有不开眼的家丁护院上前驱赶了。
毕竟此地可是皇亲国戚,高官勋贵方才有资格居住的\"大功坊\",寻常百姓商贾焉有资格涉足。
\"嘿,估摸着就是这了。\"
约莫小半炷香过后,燕王朱棣猛然停住脚步,眼神殷切的盯着眼前一座门楣崭新,一瞧便是最近刚刚整饬修缮的府邸。
门楣上苍劲有力的\"曹府\"二字,格外引人注意。
\"马和,去叫门。\"
简单打量过后,朱棣便是扭头朝着身旁的随从吩咐道,而一名瞧上去约莫二十余岁,面白无须的侍者也是应声出列,蹑手蹑脚行至\"曹府\"门前,心中腹诽不已。
他虽然常年在北平燕王府伺候,但也知晓这南京\"大功坊\"乃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凡是有资格在此居住之人,身份必定不同凡响。
故此,武勋们通常会在府邸的门楣上冠以\"封号\",以彰显自己的身份,例如\"凉国公府\",\"颍国公府\"。
反倒是那些自命不凡的文官,为了区别于\"粗鄙\"的武将,仅在门楣上冠以自己的姓氏,不过在他的印象中,这朝中应当没有姓\"曹\"的重臣才是。
况且,即便是他消息滞后,以燕王朱棣的身份,也不至于屈尊亲自前来拜访吧?
这座府邸的主人,究竟是谁?
咚咚咚..
自说自话间,厚重的木门便被扣响,管家老刘狐疑的拉开了一道缝隙,盯着门前面白无须的\"马和\",以及在街道上含笑而立的燕王朱棣。
\"有北边的贵人来访,还请即刻通禀。\"不待老刘主动出声询问,这\"马和\"便主动自报家门,神情略有些倨傲。
他幼年时期虽是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且生活在数千里之外的云南深山,但架不住他\"时来运转\",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便随同朝廷的大军返回南京。
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他咬牙受了宫刑,进入紫禁城当值,后被分配至燕王府当差。
靠着眼疾手快,聪明伶俐,他仅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便由燕王府打杂的小内侍,一跃成为燕王朱棣身旁最为得宠的内侍,深受燕王朱棣和燕王妃徐氏的信任。
靠着身后站着的燕王朱棣,他在北平的时候,谁敢不给他三分薄面?
\"知道了。\"
在马和错愕的眼神中,木门后的管家老刘并未因\"贵人\"二字而露出想象中的激动和惶恐,仅仅是点了点头,便重新将木门关闭,惹得马和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哈哈哈哈,吃了闭门羹吧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