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得交通者得天下(1/2)
就拿粮商来说吧,农耕社会,粮食是绕不开的话题。
就算是最牛逼的粮食,也不可能把全大明的土地都收入囊中。
粮商的依仗是什么呢,不就是粮食多嘛。
牛逼的粮商甚至可以掌控一个城市的粮价。
但那是以前了。
粮食运输费时费力。
只要粮商捏紧手里的粮食,朝廷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从其他地方调粮食过来,成本高就不说了,耗时才是大问题。
等到粮食运过来,百姓们早就饿死了。
有了水泥路,铁路,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你粮商敢哄抬粮价,一天之内,其他地方的粮食就能运过来。
到时候你怎么抬价呢?根本没法儿抬价。
最关键是你还得罪了朝廷,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会寸步难行。
就说最基本的卖粮食。
别人都用火车拉粮食,时间快,运输成本低。
你自己呼哧呼哧用牛马拉过去,等你的粮食到了,百姓们已经没有买粮食的需求了。
就算有需有,你的运输成本比别人高,同样的价格,别人就比你赚的多。
只要朝廷掌握了运输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这一点都看不透,那就像朱吾适说的,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这是明面上的,背地里也是有隐患的。
大明发展很快,这才几年啊,新兴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已经让这些人眼花缭乱了。
如果不听话,不能根据大明的发展第一时间调整方向,等醒悟过来的时候,别人已经抢占先机了,到那时候,想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目前大明的很多大地主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朱吾适刚开始发展商业的时候,这些大地主是看不起那种纯粹的商人的。
结果几年的发展下来,他们开始慌了。
首先就是高产作物的出现,导致粮食的价格一降再降。
大地主已经没有办法靠着手里的土地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了。
再说钱的事儿,商人们靠着外贸日进斗金,财富的积累非常快,甚至已经超过那些大地主了。
有钱就有人,有钱就有地。从朱吾适来了大明以后,有钱的也开始有地位了。
这对大地主们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朱吾适早就放出风声了,税收改革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儿。
大明的税收制度主要是田赋和丁税。
田赋就是根据土地面积和土质登记征收,一般按照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征收。
田赋分为夏税和秋粮。
可以给钱,也可以给粮食,丝,麻。
丁税就是按人头收税。
另外还有徭役,就是百姓定期要免费给官府干活儿。
修路啊,筑堤啊这些工作。
朱吾适觉得这个就很麻烦。
他个人认为,不如一刀切,就按土地收税。
一亩地收多少税,不管收成如何。
同样的地,别人一亩地一千斤,你一亩地收成五百斤。
你要做的不是让朝廷体谅你,而是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土地别人的收成比你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