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2/2)
刘守亮脑子里将这些利害关系转了一圈,看着手头这份卷子,哪怕文字写的漂亮、文章写的出彩,其实他也没有读进心里去。
他算着上一个人阅卷的时间,等到差不多了,再离席出去小解了一下,再回来的时候,他的前面两份卷子都在了。
刘守亮装作不知道一样,先看传递过来的第一份,见果然很好,马上就继续打了一个圈,然后压在底下的那份看完之后,他犹豫了一下,打了个三角形。
便是皇上问起了,他也能说出一个一二三来,不算逾矩。
刘守亮是考虑好了其中的风险程度才做了这样的决断,杨首辅那边献媚讨好是要的,但是陛下那边也不能被问责出错。
好在两篇文章还是在伯仲之间。
三百份卷子他们八个人看了两天时间才全部批改好,最后将前十的卷子从第一到第十放好,再由王安呈给了永嘉帝。
陆庭风的卷子,赫然就在第一个。
为了以示公正,便是皇帝也不能提前拆开看弥封下的名字,不过规矩是规矩,很多皇帝都是可以不遵守的,先看一看名字,再选自己心仪的一甲三人,也是有的。
永嘉帝不同,他希望自己在选拔人才方面做到绝对的公正,不要被先入为主的想法左右了决定。
很多人都道这次的状元必定就是沈江霖了,毕竟这种事情放在任何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身上都成立。
但是这些人都错估了永嘉帝的决心,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人才,要比那些乱七八糟的虚名重要的多。
若是沈江霖确实有这个才华,那么成就一段六元及第的佳话是很好的,若是沈江霖此次殿试失了水准,那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对于人才心性的打磨,这也是必要的手段。
所以永嘉帝没有妄拆弥封的习惯,他每次都是亲自把十份卷子读过去看过去,再看名次是否公正。
因为最初有过几次殿试的时候,底下官员在名次上报上有弄虚作假的情况,被他严惩过一次,所以如今这种风气已经几乎灭绝了,后面再呈上来的卷子与名次,很少有需要他改动的时候,便是改动,也只是微调。
永嘉帝看完第一份卷子后,心中是不住点头的,这篇确实写的好,文采斐然自不必说,给出的许多策略都有一定的前瞻性,虽然并不完美,但是能在目前这个阶段想到这些,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当得第一。
评得很公正。
永嘉帝对比前几届状元的文采见识,和这一份相比,确实有进步。
永嘉帝甚至认为,这便是沈江霖的卷子,因为这个风格确实和永嘉帝当年读到过的沈江霖乡试时候的文章有些相似。
永嘉帝继续去看第二篇。
第二篇写的极长,但是永嘉帝还是细细看完了,看完之后永嘉帝沉默了许久,将这份卷子单独拿了出来,放到了一边,又去看剩下的卷子。
所有卷子全部阅完,永嘉帝陷入了纠结之中。
只有第一第二的名次,实在有些难以定夺。
是人都有私心,哪怕是皇帝也不外如是。
永嘉帝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第一份就是沈江霖的卷子,而第二份的卷子虽然语句平实,但是读的时候,永嘉帝脑海里甚至就顺着笔者的那些数据点出的各个地理要址的位置,浮现出了他“养心殿”内那副万里江山图上的每一个细节之处一般,他甚至可以想象,若是能将这份卷子上的各种条例推行下去,只要找的人靠谱,必然能让洪涝之灾不再会对大周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哪怕其中要付出无数人的心血,但是这篇策论完全是可行的。
永嘉帝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是可以让他中意的未来臣子拿到连中六元、创造出史无前例的神话,另一方面他是真的爱第二篇的文章。
罢了罢了,一切坚持初心,该如何就如何!
永嘉帝痛下了决心,直接改了第一第二名的位置,御笔亲题了名次,然后才让底下的人拆掉了上面的弥封。
等到弥封拆掉,永嘉帝一看第一名卷子上的名字,先是愣了一下,继而龙颜大悦,哈哈大笑起来。
“天意如此,果然如此啊!”永嘉帝心中是又得意又自豪,为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能力得意,又为自己看中的少年英才果然就是如此有本事而自豪!